「人在改變時,就像蛹一樣是無法做任何事情的。」
朋友說得很好,沒有人不需要讀心理學。
我非常同意,同時也發現在設計師的工作中,心理學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在設計的工作裡,詢求品牌設計服務的客戶,多半已經摸索一段時間或是已經經營多年想要重新開始,這是因為一開始創業資源並不充裕,能省則省,也因為設計看起來沒有那麼困難,也就是一張圖跟一些字,於是,多數都會DIY一個自己喜歡覺得不錯的商標,就開始上路了,順利的就順順地開展了新的事業,風生水起,不順利的則是在經營的過程中,且走且看且焦慮,特別是自己創業的solopeneur,每天心裡的焦慮是無法形容的。
我總思考著:設計能帶來什麼呢?能幫上什麼?有時我信心滿滿,覺得設計可以改變世界,有時我則被現實質問,當求存變成唯一的隧道之光,設計能做什麼?
昨晚在整裡小美事的網站時,翻到以前的作品,忽然想起一個客戶好久沒聯繫了,連上他的官網,發現那一年為他重新改版的網站,內容已經完全不同,心頭一驚的同時,有一種微妙的體驗,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在往前走了,說不上網站這樣改究竟是好還是不好,但看得到他現在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,也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產品是什麼,他又是怎麼做這項產品的,他寫的未必是很成功的行銷文案,但是,他很真實也很清楚他在做什麼,他想要接觸什麼樣的客戶,而這就是他現在正在走的品牌之路,這條路比他以前的明亮,當然,還是有點點感傷,不過這份感傷很快就散了,重要的是,我陪伴過他走一段路,而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體驗,(回想起來,許多客戶之於我,後來也都是如此。)
我對『設計能帶來什麼呢?』的思考曾得到過許多答案,但是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回答我所有的疑惑,於是也常常且設計且焦慮地陪同客戶一起經歷。隨著時間,才漸漸懂得,先理解對方的心理需求,比怎麼設計來的幫助更大,在這個前提下,先看見他的狀態,再把設計相關的知識背景融入討論,潛移默化加上時間的變因,再考量市場行銷的可能作法,然後落到實際執行設計面的時候,多數的問題都不會是問題,因為,最難的是改變,當遇到改變發生的時候,只有自己才能跨出那一步,「人在改變時,就像蛹一樣是無法做任何事情的。」不能因為急著想幫蛹孵化成蝶,就擅自成為剪蛹的人,緩下來,傾聽那過程裡到底在說什麼,事業是一時的,人是一輩子的,能夠陪伴客戶走一段路,當然是我的榮幸。

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書來自資深心理師的曹中瑋女士的《懂得的陪伴》,從心理師的角度探索心理與諮商的學習,未若常見心理學翻譯書籍的拗口艱澀,這一本書從多年豐富的個案經驗出發,心理師自我內在爬梳與整理的工夫,加上作者的文筆極好並且溫暖誠懇,有助於釐清心理(學)用語的盲點,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,除了不被情緒勒索,除了每天來點正能量,除了擁有被討厭的勇氣,更需要的是我們對自我的理解和接納,而這一本書可以帶來這樣的收穫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

「在諮商中,站在當事人的左或右旁,略為後方一小步。
為他點亮一盞燈,陪他前行。[……]
再由當事人自行決定要如何面對和處理,
搬走它、繞開它、剷除它,或是乾脆換條路走。」

—p. 137 〈個人價值觀對諮商工作的影響〉《懂得的陪伴》

#readingwednesday #跟小美事設計一起閱讀  #不是心理師也應該要讀的一本書
Back to Top